長榮、華航員工說法曝光!薪水福利、工作心得揭秘

《比薪水》獨家整理長榮、華航員工說法,揭開薪資結構、勞動環境落差。長榮營收創高,卻難反映在員工薪水、福利上,工會呼籲改善勞安制度,保障飛安與員工健康。

長榮-華航-平均月薪-年薪-中位數-薪水

目錄

長榮-華航-薪資結構-工作心得-比較
長榮、華航員工說法曝光!薪資結構、工作心得揭秘(圖片來源/Freepik)

2025 年 10 月,長榮空服員猝逝,社會重新檢視兩大航空公司——長榮、華航的勞動環境。長榮、華航的薪資結構、福利待遇如何?「血汗班機」是否為航空業常態?

長榮、華航薪資結構比較

長榮-華航-平均月薪-年薪-中位數-薪水
長榮、華航薪資結構比較(製圖/比薪水)

去年,長榮航空平均月薪 54,736 元,中位數 45,000 元、平均年薪 772,962 元,684,000 元;中華航空平均月薪 63,292 元,中位數 44,000 元、平均年薪 895,239 元,697,500 元。相較之下,長榮待遇略遜於華航。

航空業採取「浮動津貼」制度,薪資結構為底薪、津貼、獎金,固定薪資比例低,獎金與績效掛鉤,員工實質所得波動大。根據《比薪水》資料庫,差距可能來到數萬。

根據公司財報,長榮航空在疫情後營運快速回升,2024 年營收突破 2,065 億元,創歷史新高;華航則為 2,038 億元,回到疫情前水準。然而長榮、華航營收成長,並未反映在地勤、機組人員的薪水上,工會多次醞釀罷工,爭取更好待遇,保障勞安,也保障飛安。

長榮、華航福利待遇有什麼差異?

根據《比薪水》資料庫,長榮機組員指出,公司採軍事管理風格,生病請假不易。疫情期間,長榮推出「專案事假 2.0」政策,空服員請 14 天假、給 4 天薪水,但由於空服員「飛得越多、賺得越多」,公司也沒有保飛,最多會少 2 萬元薪水。疫後,單月飛時破百,機組員身心俱疲。員工在《比薪水》透露,休息床位不足時,公司仍出售商務艙座位,讓組員長班休息時睡在經濟艙座椅,苛待機組人員。

「血汗班機」不是只有長榮,是國內航空業常態。華航員工在《比薪水》指出,航空業受軍隊文化與政府政策影響,改革進展緩慢。2018 年,華航新制曾惹議,請假超過 10 天會被排「關懷班表」,只能保飛 60 小時,月收可能減少萬元。有不少員工提到,多虧工會長期監督,華航的福利、待遇才逐漸改善,獎金也都仰賴工會爭取。

根據員工分享,長榮綜合評價僅 2.6/5。反觀華航綜合評價為 3.4/5,高於業界平均,呼應華航工會長期活躍、勞資協商頻繁的狀況。

長榮、華航,誰才能真正讓員工「飛得久」?

綜合《比薪水》資料與公司財報,長榮、華航的薪資差異並非唯一問題,分歧在於管理文化。長榮營收創高,薪資卻長期不見起色,將效率置於員工永續之上;華航則在勞資協商下,擁有相對健全的員工關懷制度,展現薪水之外的優勢。

長榮空服員猝逝事件引發關注,社會應從「制度」檢討航空業的勞動環境。「疲勞管理」不該以市場競爭為藉口,第一線員工是否能安心工作、平安回家,才是人才永續的核心。


哪一家航空公司關心員工福利?
馬上下載比薪水 App,比出照顧員工的好企業。


【延伸閱讀】
求職避雷針:找工作必備擴充功能,公司評價、薪水情報立即看!
身心調適假是什麼?2025 年 10 月新制上路,3 天心理假申請指南
不請假才是問題!出勤主義不只拖垮公司,還有你的人生
長榮空服員過勞早有警訊?薪資結構揭身心健康高危因子

作者頭像
比薪水以「翻轉資訊不對稱」與「薪資透明化」為核心理念,打造「以人為本」的薪資查詢服務,幫助台灣求職者們瞭解自身的市場身價,藉此選擇更好的工作機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