長榮空服員過勞早有警訊?薪資結構揭身心健康高危因子
長榮空服員執勤返台後病逝,引發航空界勞動環境討論。《比薪水》資料顯示,疫後人力不足導致過勞,空服員薪資結構又依賴津貼和考績,勞安問題浮上檯面。

2025 年 10 月,長榮空服員執勤返台後病逝。外界聚焦醫療流程與公司責任,但空服員指出,問題根源在於人力不足與過勞航班。
根據《比薪水》資料庫,長榮疫情後航班恢復快於人力補充,平均飛時增加 15%。班表緊湊、輪休不足,常有清晨班結束後接續熬夜班,或連續幾天需於凌晨三至四點起床,長榮空服員也反應「工作量普遍比同行重一些」。長期高負荷,使疲勞累積,也讓健康風險上升。
長榮空服員「賣肝拼經濟」,飛時長、底薪低

《比薪水》資料顯示,台灣空服員平均月薪 65,929 元、年薪 870,679 元;長榮空服員平均月薪 64,166 元、年薪 887,918 元,僅略高於台灣虎航平均月薪 62,500 元、年薪 858,000 元,營收和薪資不成正比。長榮航空薪資結構以獎金為主,由年資、飛行時數、津貼累積,若因健康狀況未出勤,自然影響考績、獎金。
去年長榮機師揚言罷工,工會便警告「過勞航班,影響飛安」。今年空服員病逝,正是結構性問題的結果。制度未修正,人力未補齊,飛安與勞安最終重疊成同一問題。一年後的病逝事件,顯示警訊未被正視。
長榮航空勞動環境待改善,內部管理評價低於業界

長榮空服員表示,公司願景高,但人力配置吃緊、管理嚴厲,學姊制度也是壓力來源。更有空服員說,離職後到國際航空,才感受到「互相尊重」與「人性化管理」的差別。公司綜合評價顯示,長榮在「傾聽意見」與「內部溝通」得分低於業界平均,與員工描述相互呼應。
長榮的高飛時與疲勞,易導致空服員身心負擔。即便有工會撐腰、福利逐年進步,若不在班表設計、健康通報、內部溝通補洞,第一線風險將持續外溢。長榮事件檢討焦點,應回到航空業界制度,而非個別人士責任。
哪一家航空公司關心員工福利?
馬上下載比薪水 App,比出照顧員工的好企業。
【延伸閱讀】
求職避雷針:找工作必備擴充功能,公司評價、薪水情報立即看!
身心調適假是什麼?2025 年 10 月新制上路,3 天心理假申請指南
不請假才是問題!出勤主義不只拖垮公司,還有你的人生
2025 年工程師薪水排行揭曉!台北 72 萬六都第一,桃竹苗成最大贏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