鞋業年終逆襲 11 萬!出口黑馬能撐過川普關稅新一波震盪?
《比薪水》報告統計,去年台灣鞋業年終獎金逆勢上漲,顯示出產業的轉型成果。然而,川普關稅新政策來臨,鞋業能否保持這波增長?

《比薪水》年度報告顯示,鞋業紡織以 110,953 元年終獎金,穩居傳產第一梯隊,並連兩年擠進前五。
科技與金融業年終普遍下滑,製鞋與紡織卻逆勢上揚,成為脫穎而出的傳統製造業。這波年終成績不只是景氣反彈,更反映出供應鏈角色與產值重組的成果。不幸的是,隱憂也隨後而至。
鞋業年終翻身,背後是長期佈局
過去幾年,台灣製鞋大廠擴大在越南、印尼、印度的產線,逐步降低對中國的依賴。
寶成於 2023 年宣布在印度泰米爾納德邦設廠,擬投資 12 年、分兩期建置,未來將成為主要生產基地之一;豐泰則早在 2007 年就已進入印度市場,截至 2023 年,印度營收比重已達 28%。
即便疫情、通膨干擾全球供應鏈,製鞋業仍透過製程升級與區域彈性佈局,守住了國際品牌訂單。《比薪水》資料庫統計,以鞋業平均年終最高的翔鑫堡工業為例,員工表示在台時薪水較低,外派越南後年終突破十萬,成為了薪資主力。
關稅風險再起,轉單紅利能否延續?
回顧 2018 年,川普首次發動對中關稅攻勢時,全球品牌大量將訂單移出中國,轉向越南、印尼、台灣等地,鞋業因此迎來轉單潮。
但這樣的紅利並不穩定。一旦美國關稅擴及更多東南亞國家(如越南、柬埔寨),甚至將台灣納入其中,訂單風險就會再現,而這已經成為了現實。目前上市鞋廠輸美比重仍高,志強與來億約 40-45%,寶成與豐泰約 30-45%,品牌端政策變動對台廠仍有直接影響。
成本高漲、市場分散,考驗鞋業抗震力
鞋業薪水對營收與毛利高度敏感。代工業本身議價能力有限,品牌端若削價、轉單,將直接壓縮獲利,連帶影響年終獎金。以製鞋業龍頭寶成為例,根據《比薪水》資料庫,內部員工透露,近年接單下滑,獎金也受到影響,建議依照品牌端挑選派駐工廠。
未來,鞋業要穩定年終與營收,面對的不是某個單一市場的風險,而是全球供應鏈地緣變動已成新常態。產線集中於哪個國家都不是保證,重要的是跨國轉單的彈性,即時切換生產,維持品牌端的供貨信任。
即使生產穩定、效率高,仍可能在品牌策略調整時被替換。當品牌需要的不只是「把產品做出來」,而是「共同做好產品」,有研發能力的代工廠自然更難被砍單。
製鞋業這波年終成績,是轉型成果的展現,但不是勝利的終點。關稅風暴即將再起、全球供應鏈重整,誰能繼續穩住品牌、控好成本,才是真正的黑馬續航力。
想了解 2024 年台灣薪資真相,以及 2025 年的工作趨勢?
《比薪水》年度報告帶你預測產業未來、掌握非典型就業變革關鍵
立即下載完整報告,閱讀全面薪情分析!
【延伸閱讀】
比薪水報告》2024 年薪資止跌回升!台灣平均年薪成長 2.7%
比薪水報告》非典型就業崛起!已佔就業市場 17.4%,兼職成首選
2025 年 5 大熱門工作出爐!就業市場急缺人才、未來趨勢完整分析
搶進 5G 藍海!電信業薪水逆勢成長,「這兩類」人才最搶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