無薪實習已過時?「專案實習」重新定義新鮮人職場體驗
台灣無薪實習問題嚴重,專案實習提供新的方向:短期有薪、專案導向、平台管理,學生能快速累積經驗,企業也能降低成本。《比薪水》探討台灣實習市場現況,以及專案實習如何改寫職場體驗。

實習能為履歷加分,也能提前體驗職場。在台灣,卻長期有「無薪實習」的問題。近年勞權上升,無薪、低薪實習經常被學生批判,專案實習或許能成為新選擇,保障學生,也為企業帶來效益。
實習不支薪,遊走在勞基法邊緣
台灣學生往往為了尋找實習四處奔走,與學校簽約的學分實習有勞健保、基本薪資等保障,也有許多學生為了履歷而選擇無薪、低薪的實習,即使企業名稱響亮,實際寫在履歷上,卻不一定有加分效果。
無薪實習是台灣職場的常態。部分企業利用學生對履歷的焦慮,提供勞動條件不平等的無薪實習機會,學生為了履歷上的經驗,即使要自付交通費、餐費也願意參與。
許多學生會問,實習不支薪,是否違反勞基法?事實上,無薪實習確實可能違反勞基法。只要學生提供「勞務」,雇主就必須給予薪水,因此企業往往以「學習」來規避法律,不支薪給實習生。
2020 年,師範學生開出第一槍,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要求實習津貼。調查顯示,91.7% 實習老師認為無薪實習不合理。不只是教育實習,2021 年金門酒廠招募校園大使也招來軒然大波,時任教育部長更明確表示不支持。今年,更是爆出知名企業無薪、低薪實習的爭議,引發了「實習是什麼?」的重新思考。
專案實習是什麼?重新定義職場體驗
專案實習(micro-Internships)又稱為微實習,是短期、有薪、專案導向的模式,類似新進員工會接觸的工作。這個概念在歐美於 2010 年代興起,數位平台連結雇主與學生,創造更有效率的媒合機制。
專案實習的時間彈性,大多持續 1 至 4 週,工作時數介於 5 至 40 小時,可在一週到一個月內完成。學生能依據課業安排選擇專案時程。此外,每個專案實習都有明確目標,能參與企業決策、解決問題。
例如 MIT 的專案實習,為期 2 至 4 週,每週工作 10 至 35 小時,全年開放申請。學生可選擇數據輸入、行政管理、創意設計等不同類型的專案。最重要的是,所有專案都有薪水,學生不需要談判薪資、要求發票,數位平台會統一處理合約細節。
專案實習有什麼好處?
學生能透過專案嘗試多元領域,也能減輕經濟壓力,對無法負擔無薪實習的學生來說,是很不錯的機會。對於企業來說,開啟專案實習既能得到人力,又不需要長期成本,也能評估學生工作表現,作為轉正的參考,降低徵才成本。
專案實習的有薪原則能解決台灣無薪實習的問題,短期專案配合學生課業安排,也滿足大學實習學分要求。台灣企業面臨數位轉型,需要靈活的人力配置,專案實習能提供即時支援。
台灣企業應重新思考「實習」的意義
專案實習並非要完全取代傳統實習,而是提供另一種選擇。想要快速探索職涯方向的學生、需要彈性工作安排的企業,可以考慮專案實習作為解決方案。
政府或第三方可建立專案實習平台,配合青年就業政策,改善實習市場供需失衡。實習的意義,在於提供學生與職場的橋樑,健康的實習機制,才能回歸學生和企業互惠的本質。
哪一間企業提供給薪實習?
馬上下載比薪水 App,找出能學到技能的好企業!
【延伸閱讀】
安靜蓬勃正發生!台灣職場新趨勢,勞工內在心理健康有一套
不請假才是問題!出勤主義不只拖垮公司,還有你的人生
員工除了薪水,最在意什麼?「這件事」助你招募頂尖人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