薪資縮水又卡升遷,2025 年科技業瘋自僱接案!
《比薪水》統計,2025 年科技業 65.5% 不滿全職者想轉為自僱!本文解析科技業接案原因、寫程式接案模式、 AI 工具如何提升接案穩定。

《比薪水》年度報告統計,2025 年資訊科技產業對「自僱」最為嚮往。本文分析科技工作者為何傾向自僱,進一步剖析常見接案模式,最後探討 AI 工具及環境如何提升自僱的穩定性。
科技工作者選擇自僱,重視彈性與掌控權
《比薪水》最新調查顯示,問到「如果要改變工作類型,會傾向選擇哪一種?」時,資訊科技業有 65.5% 選擇「自僱」,為所有產業最高比例。改變工作類型的主要理由依序為「工作時間」、「個人興趣」、「收入考量」,反映了科技業對於工作掌控權的渴望。

因此,「自僱」成為了資訊科技業職涯規劃的重要選項。台灣企業的升遷緩慢、獎金制度不透明,無法反映個人產出與價值。疫情後,遠距工作文化成熟,工程師開始與國內外業主合作,自僱逐漸成為常態。
寫程式接案與專業合作成為自僱主流
資訊科技業自僱者不限於工程師,還包括 UI/UX 設計師、資料分析師、產品經理、資安顧問、雲端架構師等不同專業。工作方式大致分為以下四類:
接案平台
Upwork、Fiverr、小任務等國內外數位平台,是許多科技人才接案的起點。案型主要為網站建置、App 開發、系統維護、介面分析,近期隨 Midjourney 等 AI 算圖工具發展,也出現了適合提示工程師(Prompt Engineer)的案件。人才可按個人興趣挑選案件,但外包平台競爭激烈,金流風險也需自行掌控。
中小企業技術合作
仰賴口碑和過往人脈,與企業建立長期合作關係,提供 DevOps 支援、API 串接、內部系統建置、雲端架構規劃等。合約期多三個月到一年不等。此類型適合資深工作者或獨立承包商(independent contractor),薪資和穩定度也較高。
境外遠距專案
主要為跨國平台系統、SaaS 架構調整與維運,通常透過 LinkedIn、GitHub、Discord 等國際社群建立連結,以美元計價,需具備英文能力和跨時區協作經驗。近期,數據分析需求上升,人才供不應求,資料科學家的遠距專案正在增加。
自有產品或內容變現
包括開發付費工具、線上授課、內容訂閱等模式。設計師可發展 UI 套件、圖示庫,產品經理則能打造培訓課程,在 PressPlay、Hahow 等平台變現。前期投入大、回報週期長,但成功後能建立穩定被動收入。
AI 工具讓科技人才更能穩定接案
《比薪水》報告顯示,2024 年科技業整體紅利下跌 21.97%、年終獎金減幅達 9.88%。科技業本就仰賴不固定薪資,收入易受市場影響。相較之下,若能建立穩定案源與個人品牌,反而有機會創造更高收入。
但是,高報酬也伴隨高風險,無固定收入是自僱的兩面刃。經濟不景氣時,容易面臨無案可接的窘境。保險、稅務也是一大難題,除了加入職業工會之外,「雇主代理服務」(Employer of Record,EOR)或「專業雇主組織」(PEO)也是相對可靠的解決方式,提供法律雇主身分,處理稅務申報、社會保險等事務,提供類似全職的保障。
AI 迅速發展,也為自僱模式注入新動能。自動化工具提升工作效率,自僱者得以在市場站穩腳步,更能應對工作淡季。資訊科技業的自僱趨勢,可說是結合新技術的職涯路徑。
自僱接案成為科技人才的新工作常態
《比薪水》分析,未來五年科技業專案外包比例將持續上升,自僱收入甚至可能遠超傳統就業形態。企業組織轉向扁平,大型專案拆分為小型協作,自僱與正職的界線將越來越模糊。
未來,更多科技人才將採取混合型工作模式,兼顧穩定收入與接案彈性。這樣的安排更貼近個人需求,也正在改變傳統就業的樣貌。「一人公司」已經不是遙遠的概念,逐漸成為可行的職涯選擇。
想了解 2024 年台灣薪資真相,以及 2025 年的工作趨勢?
《比薪水》年度報告帶你預測產業未來、掌握非典型就業變革關鍵
立即下載完整報告,閱讀全面薪情分析!
【延伸閱讀】
比薪水報告》2024 年薪資止跌回升!台灣平均年薪成長 2.7%
比薪水報告》非典型就業崛起!已佔就業市場 17.4%,兼職成首選
會計業日均工時逾 10 小時、起薪僅 34K!高壓環境成最爆肝白領行業
全職神話崩解?每十人就有一人兼職,近半青年非典型工作